首页 常识

茂县海拔是多少米有高原反应吗(川内避暑指南告别潮热 | 茂县)

时间:2024-11-07 10:15:42

夏季平均气温20℃ “避暑有风”引爆茂县消夏游

8月18日,第五届茂县李文化旅游节媒体采风团走进茂县凤仪镇坪头村,来自全国各地的避暑游人熙来攘往,一派清凉祥和的景象。


三大气候特色成吸客“金字招牌”

入夏以来,各地大都市天气持续炎热,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一路向西,川西高原的乡村避暑旅游日益火爆,距成都约180公里的茂县就是其中的热门避暑胜地之一。


茂县地处川西高原岷江河畔,河谷区平均海拔约1600米,每年6至8月的夏季,该县的平均气温仅有20℃,其中叠溪·松坪沟片区仅有16.2℃;每年9至11月的秋季,该县平均气温仅有12.1℃,其中叠溪·松坪沟片区仅有8.6℃;整个夏秋季,全县平均气温为16.1℃。

不仅“温度低”,茂县湿度也特别适宜消夏度假。每年6-8月的夏季,该县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7%,每年9-11月的秋季,平均相对湿度是79%,整个夏秋季,全县平均相对湿度为77.8%,具有“不潮湿”的特点,与成都平原相比,整体低了15%左右,体感舒适度良好。

茂县的夏季,更名扬八方的气候特色是“凉风吹”。该县的6至8月,每天累计起风时间大约在8小时左右;整个夏秋季,平均风力为2级,属于轻风级别,吹在身上凉风徐徐,是人体最适宜的风感范围,享有“避暑有风”的美誉。

消夏避暑游让村民端上了“金饭碗”

避暑旅游不仅带火了位于县城的坪头羌寨,也让距离县城80公里之外的契阔民宿游人接待量大增。这家民宿紧邻茂县松坪沟景区,集羌文化传承和现代设施为一体,是该县品质民宿的代表之一。

茂县的旅游,远不止夏季的避暑。位于县城的中国古羌城景区,游客量也出现显著增长。

“九寨环线的过境游、夏季以来的避暑游与羌文化目的游四大市场的叠加效应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今年我们景区游客接待量已接近70万人次,比疫前的2019年增长了50%。”中国古羌城景区负责人如是说。


契阔民宿客房环境 摄影 胡文凯


“依托文化、风光、气候、区位等综合优势,我县旅游近年来持续升温。而夏季的避暑游,则让县城片区、叠溪镇片区、南新镇片区的乡村接待资源日益盘活,个别村寨持续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村民从乡村接待中的年收入大幅增加,典型示范户年收入高达30万元以上,旅游接待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主导产业之一。”茂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文旅融合使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

景区旁边是文化村寨、村寨里头有生态果蔬,把自然风光、文化景观、特色水果、生态气候、酒店民居五大要素整合在一起,统筹提升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富民增收水平,这是茂县农文旅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坪头羌寨以前并非如此。过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唯一能留住村民的就是果蔬种植。为改变现状,坪头村充分利用城乡接合部优势,依托果蔬产业和羌族文化风情,提出“村两委+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构建“特色农业+过境接待+避暑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坪头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志文看来,坪头村平均海拔1600米,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且果蔬丰富,无污染,这为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先天优势。

“我们大力发展羌族民宿,带动了村里餐饮、休闲观光、避暑养生、采摘体验、摄影写生等相关业态发展。”王志文说,如今坪头村种植青红脆李1200亩、甜樱桃110亩,林下种植蔬菜1000余亩,已初步形成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夏摘果、冬晒太阳的“四季游”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近年来,茂县不断挖掘羌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突出文化、特种、生态、乡村四个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了以中国古羌城为核心的羌文化旅游、以九鼎山高山滑雪场为核心的特种旅游、以叠溪·松坪沟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以坪头羌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充分激活了乡村资源价值,让产业迈向了高质量的“快车道”。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今年茂县已累计接待游客33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余元,同比分别增长18.95%和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