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旅程
《后会无期》这是一部公路旅行电影,充满了韩寒的幽默风格,也有很多明显的隐喻和明喻,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调侃和无奈。这部电影几乎看不到任何不成熟的东西。韩寒第一次像个老屠夫一样导演这部电影,把他想表达的一切都放在观众面前,里脊肉、瘦肉、五花肉、猪排,还有全套猪下水。这部电影似乎没有什么压力,虽然它说了很多,但它很容易理解和充满幽默。韩寒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非常幽默,这也是当代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看到生活的无奈和冷漠,只剩下调侃。如果没有调侃,很可能活得像行尸走肉。就像韩寒的成名作《杯中窥人》一样,他似乎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这个社会和人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有表达这种认知的能力,所以韩寒的作品一般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镜头视角的字里行间。
比如,《后会无期》中的东极岛,我们显然没有去过这个岛,但影片中的镜头感很强。通过对海岸、雕像、废弃的廊道、墓地等的镜头,我们勾勒出了这个内部器官齐全、孤零零挂在海外的岛屿形象。还有电影中的人物刘莹莹所在的小镇,那里有狭窄的道路、低矮的门面房间和一些古老的台球厅。韩寒似乎想尝试拍出那种市场氛围。虽然这种氛围没有被拍摄下来,但它给了观众足够的现实主义。所以,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说,韩寒给人的感觉是,他在认真地拍电影。即使他的电影的情节是神奇的,它是由这些真实的东西支持的。它不像现在的许多商业电影。你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虚构的,没有任何代入感。
那段青葱岁月
按理说整个《乘风破浪》逻辑观相当缜密,剧本应该不会有那么多明显的漏洞。因此,很多观众认为,这根本不是一次穿越,而是徐太浪父子死前的幻觉。也有人认为,这是徐太浪死前的倒影。这一切都是他的想象。毕竟,他也说过,在最后一刻,整个人生都会在他的脑海中消逝。会不会是意识不清时,现实与想象与徐太浪的期待交织在一起?
无论是徐太浪的想象,还是父子的幻觉,所表达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父子之间的和解。作者希望这部电影描述的不是幻想和想象,而是纯粹的跨越,因为如果是跨越,那就意味着父亲和儿子都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也许正是因为这里处理得很模糊,所以这部电影的评分并不高。大多数观众愿意把这部电影的情节看成是交叉的,因为如果是交叉的,结局是比较满意的,但是情节中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然而,并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这是想象和幻想。
这种模糊处理使得胶片的定位有点不清晰,所以在最后也不清晰。你知道,一部电影好不好,并不意味着它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多深刻,而是用一种好的方式,把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尽可能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如果电影中最好的表达不能被观众接受,那也是失败的表达。这里的处理不能说失败了,但也不是成功的。好在影片的主题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对家庭的和解与对生活的反抗!在谈这两个核心要素之前,笔者想先简单谈一谈韩寒早年的经历。他为了写书从高中辍学。他是很多成年人眼中的叛逆少年,也是很多“80后”“90后”的偶像。
在那个浮躁的年代,在那个精神饱满的年代,似乎只有叛逆和倔强,才能让你看清自己的野心。但对韩寒来说,那段日子并不容易,因为那时候粉丝的能量很弱,但对成年人的排斥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那个时候,韩寒似乎已经处于一种战斗的状态。笔者不知道韩寒跟父亲的关系具体怎么样,但在一定的年龄段里,父亲往往充当着儿子敌人的角色,父子之间肯定是有些争执的。
这可能是韩寒拍摄《乘风破浪》的初衷,所表达的正是韩寒在而立之年之后,回望并反思那段青葱岁月,所以,整个影片表达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与父亲的和解。这种和解的方式是站在父亲的立场和时代看待问题,徐太浪正是代替韩寒去了父亲的年代,并跟父亲成为好朋友。在该影片里又出现了四个男人:徐太浪、徐正太、小马、六一。如果再次对照在《后会无期》里的四个人设的话,有两个人也能对得上号。最终结局六一死了,让人很痛心,小马也走了,徐正太结婚,这段青葱岁月似乎到此为止了。
《乘风破浪》里有很多20世纪80年代的记忆,比如角色的服饰,那时候人们刚刚有了潮流感,衣着也相对张扬。从外貌上就看得出,那时候的人们,刚刚向世界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那个时代,也是物质生活冲击精神世界的年代,就像罗力(影片中的人物)的感情生活。他对女朋友的感情是很真诚的,毕竟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她过上想要的生活,但是这样的感情却一点儿也经不住敲打。罗力短暂入狱后再出来,他的女朋友已经在另一个男人的车上了。罗力应该还爱着她吧,毕竟还知道她现在住在哪里,如果真的一点儿感情也没有了,就不会知道这些了。
在电影的最后,六一被黄志强杀害,徐正太跟徐太浪一起去给六一报仇,并最终杀死了黄志强。在这里,徐太浪和徐正太所代表的时代有了变化,徐太浪在此时代表现在,徐正太代表过去。现在的徐太浪对过去的徐正太为什么入狱很不解,也怨恨父亲因为入狱而使自己失去父亲的陪伴,可是此时徐太浪理解了徐正太的心情,他明明很想避免父亲的入狱,但他还是选择帮助父亲给六一报仇。这个时候对父亲也可以说对家人的理解,让徐太浪和父亲达成和解。而对黄志强来说,代表过去的徐正太会选择以他为敌,并不死不休。那么代表现在的徐太浪,在明知道这样的选择对自己有多大伤害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与黄志强不死不休。跟家人和解了,原谅了一部分人生中的反面人物,但是有些人有些规则一朝是敌人,就永远是敌人了。因为他(它)扼杀了自己的纯真(六一)。
是奉献不是煎熬
韩寒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很深的情怀在里面,甚至说有自传的成分在。《后会无期》就像是在描绘他的成长之路,《乘风破浪》是他与家人的和解,《飞驰人生》则像是韩寒在诉说自己对梦想的热爱,对赛车的热爱。
在《飞驰人生》中,韩寒亲自演唱了片尾主题曲《奉献》。张驰对梦想奉献的态度,应该也是韩寒对待梦想的态度,真正将梦想当作梦想的人,对待梦想的态度是自愿地奉献,而不是被动地付出。
我们看张驰的人生,当他有梦想之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的目标都是永远不变的。因为参与非法赛车,张驰被吊销了驾照和一切参赛资格,从众人口中的“车神”,一下子沦落到别人避之不及的人物。但这些经历依旧挡不住他对赛车的热爱,对梦想的坚守,之后的五年,他靠着卖蛋炒饭维持生计,时刻准备重返赛场。
他想要复赛,而决定他能不能复赛的人,却是当年被他奚落过的手下败将。当年的张驰也风光过,很多人在遇到张驰这样的打击后,是放不下当年的那种风光架子的,但张驰必须得放下,因为他有梦想。
后来为了运回自己的车架,张驰再次把身段放得很低,恳求大家就把他当作一个收破烂的,让他把车架运回去。之后找赞助的时候更是到处碰壁,但是张驰从头到尾都没有怨言,他最多就是对现实调侃两句,但是却不影响他为了梦想俯下身子,低下头颅。
这一切只为了赛场上的驰骋,只为了对心中那份执念的追逐,这就是“飞驰人生”。这样的人生不是说每时每刻都在飞驰,而是我们只记住了他的飞驰,他在享受这份荣光的同时,人生的低谷、现实的打击对他来说便都不重要了。
韩寒认为,这才是对梦想的态度,如果只觉得一直在为梦想付出,并感觉实现梦想的道路非常煎熬,那么,这样的态度一般是很难实现梦想的。一个人不能只有梦想,如何去处理现实与梦想的关系,是一个人的必修课。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放弃,或者为别人喝彩,有人在坚守,但也不知道能坚守多久。
那么换一个方式理解呢?不要总觉得自己在付出,而要明白实现梦想就必须不停地为此而奉献!如果是付出的心态,那么总是希望能得到一些回报,当回报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的时候,就很难说服自己有新的付出了。而奉献就不一样了,奉献是不求回报的。
对于梦想仅仅只是持坚守的态度,也不见得是最正确的一种选择,因为坚守往往让自己的现实生活一塌糊涂。还是那句话,一个人不能只有梦想,有梦想很可贵,能坚持梦想更难得,可是只懂得坚守梦想,就并不太令人佩服了。生活是需要变通的,它跟梦想截然相反,但是处理好了生活方面的问题,那么再去坚持梦想的时候,才能更加从容。就像张驰,为了生计他可以去做蛋炒饭,而不是在这五年里只知道坚守梦想,什么事也不做。
这是韩寒在《飞驰人生》里想要阐述的东西,有梦想的人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感受到韩寒对自己梦想的情怀,也能感受到他希望能让大家明白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让梦想不要再成为许多人人生的累赘!
志在四海
《四海》是韩寒一部和之前的电影不太一样的电影,就算是看第一遍,也觉得有些沉重,因为影片中少年男女背负的东西太多了。自从周欢歌(影片中的人物)死后,情节急转而下,一点一点地往上压,直到压得观众喘不过气来。
应该说这部电影选错了上映的档期,春节是阖家欢乐的时候,好不容易有几天休假,《四海》却给了观众这么大的压力,在展示人生的灰暗面,这样的电影自然是不讨喜的。如果选择其他的时候上映,或许还能好一点儿。
笔者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也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坏。正如前言中所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基本上是因为对韩寒的期待太高。过了春节之后,再去看这部电影就不一样了,影片中的沧桑感和无奈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许多,所以,也没感觉有多么差。
其实,从《后会无期》开始,韩寒的电影里就有浓郁的个人风采,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好像没有明显界限的黑与白,只有灰色。从《后会无期》到《四海》的镜头,基本上都是以昏暗为主题的镜头,不是阴天就是夜里,就算是有太阳也好像没有那么耀眼。
《飞驰人生》几乎没有爱情元素,可能这也寓意着,通往理想的世界,基本上没有爱情的容身之处。吴仁耀和周欢颂的爱情是这四部电影中最清晰也是最“正常”的,两个人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暗生情愫,然后互相喜欢,最后相爱。
《四海》对爱情情节的处理也比较细腻,就像“陷进去”那个话题,周欢颂的摩托车轮胎陷进了沙子里,她问吴仁耀自己为什么会陷进去呢?其实她所说的陷进去,是说陷进了这段感情里。可是吴仁耀却好像跟她不在一个频道,还尽量专业地去解释为什么摩托车会陷进沙子里,最后还来了一句傻子才会陷进去。这是很多人少年的时候做过的蠢事,当时还没觉得什么,但是回想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当时的嘴笨得像猪嘴,只能发出“猪叫”。但是在这个时候,也往往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候,对身边的爱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当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少年人完成一次蜕变。年少时志在四海,纵情四海,闯荡四海,蓦然回首,四海跟想象中的四海完全不同,自己的志向,自己的纵情,自己的闯荡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综上所述,韩寒的电影渗透着浓厚的情义,也有浓浓的诗意。《后会无期》电影译作“Continent(大陆)”,大陆始终存在,也始终分离。告别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突然消失的父亲,分道扬镳的朋友,无法爱上的爱人,匆匆相逢的过客……你不知道哪一面,就是最后一面。《乘风破浪》,“Duckweed(浮萍)”,浮萍漂泊,走马一生,但始终离不开孕育它的河流。在漂泊途中,它们不停争吵,懂得和解。和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穿越回父亲的青春,和他做回兄弟,所有的埋怨和不解,都变成了依依不舍。《飞驰人生》,“Pegasus(飞马)”,飞马本就是理想的产物,它在地上奔走,它在天上飞扬,即便没有翅膀,还会奔向远方。
《飞驰人生》的主题是爱,对儿子的爱,让张驰从巅峰跌到谷底,昔日队友对他的爱,让他有机会重返赛道,而韩寒对赛车的爱,成全了最后一幕的浪漫飞驰。《四海》的英文名Only Fools Rush in,来自猫王名曲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猫王在歌曲里唱到,“智者说,只有傻瓜才坠入情网,可我情不自禁,陷入爱你的漩涡”。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智者不入爱河”,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傻瓜才全情投入”,但实际上,全情投入的,是韩寒电影里的人物,也是韩寒自己。在2022年的贺岁档,韩寒拍摄的《四海》上映,一时间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褒贬不一,这应该是韩寒到目前为止最受争议的一部电影。有人说看到了韩寒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觉得精彩;有人说韩寒用力过猛了,因为影片中的赛车镜头实在太多,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这已经是韩寒的第四部电影作品了,一直以来,他的电影都被观众特别是“80后”“90后”的观众寄予厚望。这些“厚望”的源头可能来自他之前的文学作品,也可能来自他的职业赛车手生涯,总之韩寒似乎一直没有让人失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