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从字面上也很好理解,即基础的利率,其他利率或金融资产价格根据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常见的基准利率包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被选为基准利率应具备市场性、基础性、稳定性等特点。
一、基准利率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后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初步形成了以基准利率为基础、体现风险溢价因素的多元化市场利率体系。其中关于基准利率,有2个重要里程碑的事件:
1.2012年《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作用,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
2.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从我国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来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将在我国未来基准利率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
二、基准利率应当满足的条件
一般来讲,基准利率应具备市场性、基础性、稳定性等属性,具体如下:
1.市场性
基准利率并非人为规定,而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一般而言,基准利率应当通过广泛性交易,市场交易行为越普遍,基准利率越能够代表市场意愿。
例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16家商业银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后得出每一期的利率,并于11:30通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对外发布。
2.基础性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都通过控制或影响基准利率调节整个利率体系,基准利率是其他利率的核心,其他利率围绕着基准利率向上或者向下进行波动。
3.稳定性
基准利率必须具有稳定性,不能因为基础利率的大起大落,而引发其他金融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引发市场恐慌。因而需要将基准利率控制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使整体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
总结
因为基准利率具有市场性、基础性、稳定性等特点,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是其他利率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