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尺蠖效应名词解释(你见过这种“活树叶”吗?)

时间:2024-12-03 08:30:55

如果我说下面这幅图中有一只昆虫,火眼金睛的你能找到它在哪里吗?

这就是拟态昆虫的本事,外形已经进化成了和其它东西几乎一样的程度 。你可曾想象过,竟有一只昆虫能够在林叶中使出“隐形术”,或者一只螳螂能够幻化成花朵的姿态?

兰花螳螂

在大自然的巨幕上,这些微小的生灵为了生存,正以一种近乎魔法的方式,将自己变幻成生态中惟妙惟肖的复制品。跟随我,一同踏入这个微观的艺术殿堂,发现那些隐藏在叶片背后的小小魔法师,见识这些拟态昆虫的本领有多厉害!

“伪装者”:领略会动的叶片

几日前,一段短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竟有200多万点赞、50多万评论。只见画面中,网友用一根树枝拨弄着地上的一枚“叶片”,这普普通通的一幕有何神奇之处,值得大家如此热议呢?

似乎是随处可见的一枚绿色叶片?不确定,再看看……

可是随着视频的播放,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枚“绿叶”似乎是不耐烦网友的捉弄,忽然翻了个身,露出泛白的“叶片背面”,然后翘起几条腿爬走了!原来这竟是一只厉害的拟态艺术家——滇叶䗛(xiū)

变成这样还能发现我?气呼呼地转身爬走了!

在自然的舞台上,隐藏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拟态大师,而叶䗛则是其中的一位泰斗级别的“伪装者”。叶䗛属于庞杂的竹节虫家族分支,这些昆虫能够将拟态艺术发挥到极致,以树叶为模板,呈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逼真外观,因此也叫“叶子虫”。

叶䗛科在国内有10个物种,其中滇叶䗛则主要分布在云南一带,承袭着家族栩栩如生的伪装之道:滇叶䗛的身躯扁平,仿佛一片最为普通的树叶。从头到脚,从前到后,它们精湛地模仿着树叶的每个细节。

西双版纳的滇叶䗛

滇叶䗛的宽阔叶状身躯和扩展出的足,使得它们能够在大自然中实现与树叶几乎无法区分的程度,无论是叶脉的纹理,还是树叶一反一正的色差,它们都能模仿得丝毫不差。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可以模拟出树叶坏死的病斑及伤痕,将伪装艺术推向了极致。

看着“叶片”边缘枯黄坏死的细节

叶䗛往往会选择特定植物的叶片作为食物——壳斗科或蔷薇科植物通常是它们的首选,这样的选择不仅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伪装环境,还彰显了昆虫与植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生态联系。

壳斗科的植物叶片,叶䗛是不是模仿得很到位?

因为这些“伪装者”身形纤小,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吻合,再加上它们对于外界的极度敏感,使得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偶然的发现或专业的观察者来一窥它们的神秘面纱,观察之难也是科学之美。因此,分辨雌雄个体也需要细致的观察和一些特定的特征。

比如,下图就是一只昆虫爱好者在西双版纳观察到的雄性成体滇叶䗛。通常来说,雄性叶䗛的身体相对纤细,它们长有较长的、用来寻找配偶信息素的触角。而雌性叶䗛的身形则相对饱满,触角也呈短小的近棒状或粗丝状。

雄性成体滇叶䗛

在繁殖季节,雄性叶䗛可能会展示一些与求偶、吸引雌性有关的特殊行为。通过这些外形特征和行为,我们就可以轻松分出它们的性别啦!

正在交配的一对滇叶䗛

拟态,作为叶䗛和其他昆虫的一种生活策略,关键在于适者生存的原则。那些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隐藏、躲避天敌的生物,则具备更高的生存率,因此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这一战术并非简单的伪装,更是生物演化的产物,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保持更高的生存机会。这就是拟态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得以保留和发展的原因。

正如叶䗛也不仅仅是单纯地模仿出叶片的样子,当它们走路时,还会来回摇晃,模仿真正的叶子被风吹动的姿态,进一步迷惑捕食者,谋求长久的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滇叶䗛以及叶䗛科在国内的多个物种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昆虫爱好者们都是在观察后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归到原本的伪装环境中,如果有幸遇见,大家静静观察,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就去捕捉,这是坚决不“刑”的哦!

提到竹节虫科的昆虫,就不得不说到另一种鼎鼎有名的拟态大师,即同名的竹节虫

竹节虫得名于它们独特的身形,长而细,呈竹节状,颜色也与植物相似,使其在树木或灌木叶片中几乎难以察觉,巧妙地模仿着植物的形态,甚至能够模仿树枝的纹理,以逃避天敌的追捕。竹节虫也叫做“竹节鞭”

竹节虫的繁殖方式多样,有些物种通过卵产生,而另一些则通过孤雌生殖(即单性生殖,不需要受精)。

它们的寿命相对较短,通常在几个月到一年之间。这短暂的寿命可能与它们的生活策略有关,即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而不是通过长寿命来提高生存几率。

尺蠖:挑战农业的伪装高手

尺蠖(huò),是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分布在世界各地, 白天多栖息于防护林树干背风处或树主干及叶背,成虫在雨后土壤含水量大时出土,飞翔力较强,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

尺蠖的成虫尺蛾

尺蠖的步态十分独特,由于缺失中间一对足,它们行动时通过“丈量”或“屈伸”的步态来移动,将身体的前部伸展,然后挪移身体的后部,使其与前部相触,如同量尺度一样,因此得名“尺蠖”,同时也叫做“步曲虫”或“弓腰虫”。

尺蠖的独特行动方式被戏称为“尺蠖效应”,表现为一会儿收缩,一会儿放直,但无论是收缩还是放直,都只朝着一个方向。

这个现象引申为一种比喻,隐喻了有利于权势者而坑害百姓的道理,类似于俗语所说的“一个萝卜两头切,左右都是他得”。

尺蠖静止时,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身体向前斜伸,极像一个枯枝,以此迷惑掠食者。

尺蠖,虽然身形极小,却是一位不速之客,频繁造访农田和林木,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隐患。它们以叶片为食,其主要取食对象包括国槐等植物。

其食量大且暴发性强,如果不及时观察或采取防治措施,它们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整株树的叶片吃光,然后通过抽丝下垂的方式,借助风力转移到其他树木上为害。这对于树木的生长、环境美化以及过往行人都构成极大威胁。

对于尺蠖的防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人工扑杀是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幼虫孵化前采集卵块并集中烧毁。此外,生物防治也是一种环保的选择,喷洒含有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白僵菌制剂的防治液体,能够有效地控制尺蠖的数量。

枯叶蝶:落叶中的精湛伪装

枯叶蝶,又称树叶蝶,来自于鳞翅目、蛱蝶科,是一类以其出色的拟态和伪装能力而著称的昆虫。

枯叶蝶的外貌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们的翅膀上通常有各种颜色的斑点和纹路,这些纹路形成了枯叶的纹理,使其在树叶堆中极为难以辨别。一些枯叶蝶的翅膀边缘还具有模拟叶片被风吹损的效果,增加了其伪装的逼真性。

无论是颜色还是半点,枯叶的每个细节都完美还原

兰花螳螂:最漂亮的肉食猎手

兰花螳螂是螳螂目、花螳属的昆虫。貌如其名,它们体态修长,白色、粉色颜色鲜艳,仿佛一朵盛开的兰花。这种外貌并非单纯的美化,而是为了伪装,兰花螳螂能够调整自身颜色,使其与兰花相近。

兰花螳螂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地区,特别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它们喜欢栖息在兰花等植物上,以便更好地利用其伪装能力。

兰花螳螂的伪装技巧非常高超。它们在等待猎物时,将前足展开,模拟兰花的花瓣,甚至会摆动身体,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兰花。这种伪装不仅帮助它们躲避天敌,也使其能够更容易地捕捉飞来的昆虫。

当猎物靠近时,它们就不再是一朵娇艳的兰花了,这些螳螂会迅速抓住猎物,只要是活的昆虫,如苍蝇、蜘蛛、蜜蜂、蝴蝶、飞蛾等它们都会捕食,甚至会吃自己的同类。

兰花螳螂利用强大的前足抓紧并咬住猎物的颈部,完成狩猎过程。兰花螳螂的狩猎技巧相当精湛,配合其伪装能力,已经成为一位优雅而致命的猎手。

老虎:耳朵背后为何有“一抹白”?

自然界中,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或者捕食猎物,演化出了多种生存策略,其中拟态伪装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仅仅限于昆虫,一些哺乳动物也展现出了巧妙的拟态伪装。你有没有观察过,老虎的耳朵后面就有一对白点儿,这抹白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呢?

你有注意到老虎耳朵上的这个细节吗?

老虎作为顶级捕食者,往往会面临与其他猛兽的竞争,或者被其他猛兽视为潜在的竞争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保持自身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老虎的耳朵后面的“白点”并非简单的色斑,而是一种精妙的自然设计,如同一对怒目而视的“虎睛”。

当老虎背后遭遇对手的时候,耳朵后的“虎睛”就像是警示着:“小心点儿,我可看着你呢!”这种具有震慑感的伪装,让老虎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生存上的优势,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更好地适应、竞争和生存,也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生动例证。

警示背后潜在的敌人,以防偷袭,不愧是百兽之王

声音模仿秀:鸟类是常驻嘉宾

拟态并非一种单一的表现形式,而是多种多样,包括上述我们提到的外形拟态行为拟态,还有声音拟态等。外形拟态是最为常见的,竹节虫、变色龙等通过模仿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外形,使生物在视觉上融为一体。

行为拟态则通过模仿其他动物的行为来达到伪装的效果,例如模仿猎物的样子以躲避天敌。声音拟态则是通过发出模仿其他声音的声波来欺骗天敌或吸引伴侣,鸟类中就不乏一些口技大师。

世界上学说话最多的非洲灰鹦鹉,它们能学会800多个单词。

穴小鸮 (xiāo),属于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的鸟类,是一名典型的声音模仿大师。穴小鸮经常在地松鼠的洞穴中筑巢和栖息,响尾蛇也使用这种策略。

当受到威胁时,穴小鸮雏鸟会撤退到洞穴中,并发出类似于响尾蛇的嘎嘎声和嘶嘶声,以此警示和逼退天敌。

洞口的穴小鸮

澳大利亚有一种鸟中“歌唱家”,名为琴鸟,是雀形目、琴鸟科、琴鸟属的底栖型鸟类。

琴鸟通常体型较大,尾巴独特,形状类似于竖琴,因此得名。雄性琴鸟的尾巴尤为壮观,它们在求偶展示中会展开如琴弦般的尾巴,形成华丽的一幕。

雄性琴鸟正在吸引心意的雌鸟

琴鸟拥有极其卓越的声音拟态能力。模仿其他鸟类和动物的叫声,对琴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有记录显示,琴鸟可以准确地模仿周围人类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磨坊的哨声、横切锯、电锯、汽车发动机和汽车警报器、火灾警报器、步枪射击声、相机快门声、狗吠声、婴儿哭泣声、音乐、手机铃声,甚至人声。

能歌善舞的琴鸟,不愧为音乐大师

这种能力不仅在琴鸟的社交行为中发挥作用,还在求偶的时候成为雄性吸引雌性的强大工具,尤其是六月到八月的繁殖季,琴鸟几乎毫不吝啬自己的歌声。

雄性琴鸟在求偶期间展现出极为复杂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它们会通过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水流声、风声等,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合唱团”效果,以吸引雌性。这种声音拟态表演对琴鸟种群的社交结构和繁殖成功至关重要。

正在唱歌的琴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聆听一下它们的叫声

不仅如此,通过模仿周围环境的声音,它们能更好地欺骗潜在的天敌,同时也提高了在复杂的森林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在自然届中,拟态昆虫如滇叶䗛、竹节虫、尺蠖、枯叶蝶,以及穴小鸮、琴鸟这些音乐大师,共同奏响了一曲生命的交响乐。它们以千变万化的外貌和声音,演绎着生态谱系中微妙而奇妙的生存策略。

拟态不仅仅是一种迷人的自然现象,更是生命在生存斗争中不断创新和进化的产物。它告诉我们,生命之美不仅仅在于显眼的形态,更在于生物与环境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