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赫舍里皇后与康熙关系(赫舍里为何会嫁给康熙?)

时间:2024-10-16 12:01:04

赫舍里和康熙的婚姻,的确是政治的产物。

顺治帝年轻早逝,安排了四大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来辅佐年幼的小皇帝康熙。皇帝当然不愿与大臣分权,但当时康熙只有八岁,“辅政大臣”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

辅政四大臣掌握着国家权力,内部势力均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鳌拜强势崛起。已历经三朝、经历多次宫廷斗争的索尼,为了避其锋芒,以年老多病为由,不与鳌拜发生冲突,处处回避。

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皇太后极力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插一句吧:孝庄太后就出身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如果用宫斗宅斗的思路来考虑,她当然、绝对、理应从母族找一个女孩子嫁给孙子康熙。但是这样一来,爱新觉罗氏与博尔济吉特氏亲上加亲,却不能团结更多的权力集团。那么朝廷就变成鳌拜与爱新觉罗、博尔济吉特两大势力之争。输赢胜负,恐怕就难说了。

只有有格局的人,才能放下娘家的小利益,才能有更大的追求——孝庄太后选索尼孙女做自己的孙媳妇,就是有大格局的决策。

我们继续说赫舍里。她在康熙四年与康熙结婚,两个人都是十二三岁的毛孩子,未必真的理解婚姻的含义。之所以早婚,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结婚就是成人的标志。从皇帝结婚开始,“亲政”也进入议事日程。

康熙六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但仅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皇帝与权臣之间的殊死搏斗,正式拉开帷幕。

有意思的是,康熙带着几十个小侍卫擒下鳌拜之后,朝中舆论迅速倒向康熙一边。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没有杀鳌拜(公开的理由是“念其功劳”),却诛杀了鳌拜的众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如果不仅仅是关注“宫廷政变”、“侍卫擒贼”之类的趣味性、戏剧性,而是有意分析历史的深层逻辑的话,你就不会相信:康熙斗败鳌拜、夺回权力,真的只是依靠那几十个小侍卫。也就是说,在鳌拜专权、嚣张跋扈的时候,看似年轻稚嫩的康熙,已经在朝中暗暗布局,培植、或者争取了忠心于自己的一批人才。

只有这样,鳌拜被擒之后,大臣们才会迅速倒向康熙一边,而不是用联合抗议、集体辞职之类的手段,逼迫康熙退让;更没有发动军事政变来营救鳌拜、威胁康熙。

那么,这批忠心于康熙的人才里,是否包括了已故索尼的儿子、赫舍里皇后的叔叔索额图?是否包括了从前索尼的亲朋故旧、好友门生?他们之所以忠心于康熙,是否有索尼明里暗里的安排布局?

至于康熙与赫舍里皇后的私人感情,那倒可以说是个偶然:在康熙还没有大权在握的时候,他的婚姻势必受到政治影响,他选后、选妃都可能出于政治考虑。

在众多的“政治配偶”之中,他偶然与赫舍里特别投缘,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