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拮据的古诗(表示缺钱的古诗,你知道那些?)

时间:2024-08-18 08:45:37

说到表示缺钱的古诗,杜甫当称第一。

他的缺钱,是穷人的实实在在的缺钱,没有啥指望,苦熬苦熬的那种,踩进烂泥塘里的穷。

因为他的一生,大多数岁月里都是穷困潦倒;甚至他最好的时候,就是有工作的时候,家里人还吃不饱饭。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

从24岁到37岁,整整十三年,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微霜的中年,杜甫都浪迹于长安,追随在权贵们的身后,吃着人家赏赐的残羹冷炙,其中的辛酸自不必细细言说。

这是写给时任尚书省左丞韦济的诗里的句子,前半部分介绍了自己的才华,再几句诉诉苦,希望能得到赏识。

结果当然是,没能如愿。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迫于生计,44岁的杜甫不得不接了一份兵甲器仗的差事。想起好长时间不管不问的,寄居在奉先县的老婆孩子,赶紧去看看。

结果一进家门,老婆正嚎啕大哭,因为小儿子饿死了!

也是在这首诗里,留下了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

这时候的杜甫,应该是他悲催的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45岁的他,当上了左拾遗,从八品上,可以向皇帝提供咨询建议的谏言官儿。

可是,他怎么还是那么穷那么缺钱呢?春天还没过去,他就开始典当春天的衣服,走到哪喝到哪,赊了一路的酒债。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时候的杜甫,隐居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青山绿水之间,一座茅草屋。

本应该是清风明月伴诗酒的惬意时光,却因为生活拮据困顿,而充满了无奈和凄凉:

多年不曾换新的被子,冷硬如铁,还被淘气的熊孩子蹬破了;雨一直下,屋里没有干爽地方。

缺钱缺到这个份上,人生已然了无生趣。


李白也曾缺钱,但那是公子哥儿偶尔不凑手的缺钱,带着些微的凡尔赛般的张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忆贺监二首》


同样是喝酒,杜甫喝的多是浊酒薄酒;李白喝的是美酒醇酒。同样是缺酒钱,杜甫是蹭是赊;李白是换,拿什么换?“五花马,千金裘”;赶上朋友也没带钱,用身上戴的金龟配饰换。

同样是缺钱,杜甫是卑微的窘迫;李白是豪放的洒脱。


岑参写过一句诗,看似缺钱,实则不缺。

榆钱作钱,调皮诙谐,即使是可能真的不太富裕,但却没有一丝愁苦,反倒带了一种轻快浪漫的的乐观: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戏问花门酒家翁》


孟郊也是个苦寒的人,他的《秋怀十五首》,道出了他彼时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状态: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幸好是秋天,纵使秋风萧瑟,总还不至于冻成什么样。


唐寅也是个贫困的文人,但是他的《开门七件事》,仍然流溢出一股孤傲的风流: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天寒无一事,竹塘寺里看梅花。

衣食难继,却有心情看梅花,亦不失为另一种富有。


但把真正的穷人的缺钱的心情,写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白居易的《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和秦韬的《贫女》:

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才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真真正正的缺钱;无法翻身,深渊似的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