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超大特大城市划分标准,探究背后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

时间:2024-07-26 10:15:38


超大城市

一、超大特大城市名单更新

日前,由国家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正式出炉,在最新一期的城市名单中,我们惊喜的发现了一些变化:

东莞杭州从特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

苏州从I型大城市晋升为特大城市;

哈尔滨从特大城市降级为I型大城市。

虽然乍眼一看,超大、特大城市名单总数仍然是19个没有变化,但这里面仍然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地方。

中国超大特大城市名单

首先需要解释一个概念,那就是中国城市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根据2014年住建部出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来看,中国城市主要依照城区人口来划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7档:

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人

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人

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300万人

I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人

中等城市:城区人口≥50万人

I型小城市:城区人口≥20万人

II型小城市:城区人口<20万人

从上述的标准来看,1000万人500万人是超大、特大城市的门槛所在

不难看出,随着这两年杭州的自媒体产业以及东莞的制造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两个城市从特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基本上属于必然趋势。同样发展很快的苏州顺利进入特大城市的门槛也是情理之中了。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哈尔滨,终于没能守住500万人口的底线,从特大城市当中滑落。这也是自从2014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出来之后第一个从特大城市门槛滑落的大城市。

除此而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超大、特大城市的南北差异非常明显,从入围的19个超大、特大城市来看,北方城市占了7个,而南方城市占了12个,可以说南方城市数量“遥遥领先”。不仅如此,从全国最大的10个城市(超大城市)来看,北方仅有北京、天津两个老牌直辖市入选,其他的北方城市距离超大城市的规模还有较大的门槛差距。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逐步“向南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所致。

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东南沿海地区就成了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也始终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当时的情况是整个北方地区的城市规模、人口都对南方城市的人口规模形成了碾压式的优势。

随着40多年的改革开放,北方原本的人口优势逐渐丧失,而南方城市的崛起之路则显得非常迅速。这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变革,也是部分地区抱着守旧思维不思进取导致的结果。

同样是搞发展,当年的西部大开发,实现了整个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涌现出来了包括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等一系列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迅猛的城市。但是振兴东北的口号也喊了快20年了,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东北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人口都在呈现出流出的状态,而东北经济除了资源型产业外,缺乏有效竞争的行业。

事实上,即使是同样的产业,东北地区的产业也落后于西部地区,更遑论跟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了。

以汽车产业为例,东北的汽车城是长春,西部的汽车城是重庆,两个城市都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城市,长春有一汽,它是共和国汽车的鼻祖,重庆有长安,但它只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的一个二级子公司。

在改革开放之初,两家公司都面临生产困境。此时,一汽引入了德国大众集团,长安则引入了美国的福特和日本的铃木。在外资的帮助下,两家公司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一汽集团虽然也有红旗等中国元首用车作为招牌,但毕竟这样的高端车始终是曲高和寡,销量始终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汽车电动化的今天,一汽集团至今也未能推出一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好车。

长安集团则不同,虽然坊间一直调侃“百年福特、毁于长安”,以及“铃木1元价格转让所有股权给长安”的案例,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安汽车从最开始的模仿,到后来的独立研发,再到现在的产业转型,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出来了。如今,不论是长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深蓝品牌,还是跟宁德时代、华为合作的阿维塔品牌,都已经有了叫好又叫座的销量。长安这个品牌终于从“模仿者”变成了“开创者”。

从两家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似乎有着截然相反的思路。一汽集团代表的传统国企的发展思路,这种思路跟当今东北经济发展思路相吻合,都是寄希望于“国家给政策”。长安集团的发展思路则已经跳出了传统国企的限制,积极主动跟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家公司合作,甚至不惜推倒重来,敢于自我革命。这种思路跟西部地区当年搞大开发的思想不谋而合。

想当初,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这样谈到了重庆的发展:“重庆是一个内陆城市,但不代表不开放。如果从重庆往东看,面向太平洋,重庆当然是内陆,货物贸易都得顺长江而下,从上海才能出海。但是如果往西看,面相中亚甚至面相欧洲,重庆当然就是前线,甚至比上海深圳都更加靠近欧洲。货物不一定非要用海运,我们也可以尝试搞货运专列。

于是,在黄市长的推动下,“渝新欧”货运班列开通了,重庆生产的产品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到达西欧,而在以前走海运至少需要两个月。

但我们看看东北的是怎么发展的。

在网络上,不少东北的网友是这样说的:“假如图们江入海口在我们控制之下,那么东北就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这样货物就可以运的出去了。

但事实上东北真的缺乏出海口吗?辽宁省有着中国最大的几个海港之一的大连港,还有诸如丹东港、营口港等诸多货运港口。可以说东北并不缺乏出海口,甚至不缺乏便利的交通条件(要知道西部地区修路都是在大山里,难度可想而知)。但为何东北经济依旧迟迟发展不起来,我想这主要的原因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东北产业结构上一直依赖于传统的国企,民营企业几乎没有生存土壤。以至于在网上不少人调侃东北是“轻工业直播、重工业烧烤”。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在东北无法扎根发展,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东北想要振兴的步伐。要知道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了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岗位。失去民营企业的支撑,东北想要真正的振兴,是很困难的。

反观中国西部,成都喊出来的口号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西安则打造了“梦回大唐”盛世场景,重庆这两年则成为了知名的“网红城市”,甚至连一直不温不火的贵阳和昆明,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走出了特色化之路。

可以说,同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中国西部和中国东北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经济转型之变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通过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节奏,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崛起之路。也让中国来到了全球经济第二强国的位置上。

但是随着近些年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中国想要延续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行。

一方面,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人数在快速下降,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低端产能的生产环节。尤其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沿海地区,一直都在谋求经济转型发展。这其中就产生了对于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的转型需求。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通过“产业微笑曲线”实现了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和产业转移,成为了整个全球化浪潮中最大的赢家。自然不肯拱手让出高科技领域王者的宝座。

于是我们看到了贸易战、科技战。

但是,中国谋求产业转型的决心已定,在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中国不可能再错过第四次工业革命。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升级的标志之一,灯塔工厂,正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

灯塔工厂,不是“灯塔国的工厂”,而是以工业4.0为标准,是具有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的,具有全球引领性、代表性的工厂,它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在最近一期灯塔工厂的名单里,全世界一共有132座灯塔工厂,而中国则拥有50座,占到了37.88%,成为全球第一。

全球灯塔工厂分布图

在这些灯塔工厂里面,我们惊喜的发现,民营企业的灯塔工厂数量正在快速增加。这说明中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血汗工厂”的模式,正在向着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比如说以杭州阿里巴巴的犀牛工厂为例,它实现了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产品”,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的根本性转变。犀牛工厂将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流程,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相较其他工厂,犀牛能够缩短75%的交货时间,降低30%的库存,甚至减少50%的用水量。在试点运营2年多时间里,犀牛工厂已累计为200位淘宝天猫商家、主播、时尚达人等提供生产服务。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灯塔工厂,才造就了杭州“直播第一城”的业内地位。

在未来,中国的经济转型还将继续,而产业升级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这里面,能够抓住并适应这样转型升级的城市,将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和新兴产业,而那些依旧抱残守缺的城市,恐怕就只能承受“人口持续流出”的恶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