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君子之于天下,无适(dí)也,无莫(mù)也

时间:2024-07-21 15:30:44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朱熹在《四书集注》说:适,丁历反,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必二反,从也。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猖狂自恣乎?此老佛之学,所以自谓心无所住而能应变,而卒得罪于圣人也。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此句中“适”“莫”二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两种代表性的说法:一种解释是“亲疏厚薄”,则“无适无莫就是“情无亲疏厚薄之分”;另一种解释是“敌对与羡慕”,则“无适(读无敌)无莫(读无慕)”便是“无所为仇,无所欣慕”。比:靠拢、挨着、为邻。 孔子说:君子一类的人对于天下事世间人,无所谓亲近厚待,也无所谓冷淡疏远,能够作为标准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义。或者,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天下,就是因为天下没有不适合君子的生存环境,没有君子所不能做的事情,君子处世待人接物不是以人为标准,也不是以事为标准,而是以道义为准。

君子之于天下,是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但在孔子看来,一个“义”字足矣。君子如何行事如何待人如何立于天下,那就是不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判断,不以自己的是非观念来衡量,不存在所谓的亲疏远近厚薄热冷,一切都以是否符合义的要求来评价。君子追求仁义道德,并不注重厚薄亲疏,所以君子无党;小人反是,忽略仁义道德,只重视注重厚薄亲疏,所以小人有党。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不讲亲疏,我们为什么讲孝?

孝顺父母,父母是我们的亲人,那我们对父母跟对别人,怎么能够不一样?

答案是,君子他明白这一点,他明白天下原来就是一个自己,所以他对天下无适也,无莫也,无亲无疏,没有分别执着,对一切众生平等的爱。平等的爱就是义,义是什么意思?“义者,宜也”,宜就是合适的、应该的,所谓合情、合理、合法。为什么他做的事情是合情合理合法?因为他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要是一落到分别执着,他肯定做出来的不符合义,因为他有亲疏的歧视,他有分别。所以这我们才明白,原来夫子讲这一句是希望我们放下亲疏的分别执着。你不放下分别执着,你怎么能够合义?“义之与比”就是跟义相和,唯义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