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1866年是什么朝代(西捻军是怎样全军覆没的 ?)

时间:2024-12-04 10:15:32

清同治五年(1866)十月二十日,纵横华北的捻军在河南许州(即许昌)分为东、西两支。西捻军的统帅是张宗禹、张禹爵、邱远才,拥6万之众。分拨完毕,张宗禹旋即挥师入陕,欲与陕甘回民暴动军联合,和东捻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

1867年1月,西捻军在西安以东灞桥十里坡与西下剿回的湘军宿将刘蓉部遭遇,随即展开激战,阵毙总兵萧德扬、记名提督杨德胜等数名将佐及数百士兵,逼退了刘蓉。随后,左宗棠部楚军大举袭来,在楚军压迫下,西捻军进入陕北,楚军刘松山部尾追不舍。

在铜川,西捻军设伏大败刘松山部,击毙刘部副将李祥和以下官兵数十人,挺进陕北,连克绥德、安塞、延川等县城,声势大振。

在延川休整时,张宗禹、张禹爵等得到东捻军被清军围困的消息后,于当年12月17日从陕西宜川壶口踏冰桥越过黄河,捣入山西境内,拟直扑北京,以吸引围攻东捻军的清军主力回援京师,达到为东捻解围的目的。

1868年初,西捻大军由山西进入河南北部、河北中部,旋即调转马头北上,往北京方向杀去。捻军多为骑兵,行动飘忽、迅捷,兵锋很快逼近北京郊区的卢沟桥。

西捻军主力开至卢沟桥后,因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不宜攻城,张宗禹下令暂时后撤。彼时各路清军已纷至沓来,云集京城郊外。原来东捻军已经在江苏扬州全军覆没,清军主力遂大举北上救援京师。张宗禹等商议决定南撤,从山东东昌府(今聊城) 附近渡过运河,进入直隶(河北)、山东交界处,再因时而动。

但李鸿章部淮军早已在运河以东、减河以南和东临黄、渤海的大片区域构筑了一道长长的壕墙,西捻军骑兵不能发挥其纵横驰骋、机动灵活的长处,加上当时大雨滂沱,连绵不绝,黄河、运河以及几条小河都发洪水,盆溢出堤,道路泥泞,大军行动更加困难,只能困在一处狭长逼仄的地带一筹莫展。

8月16日, 李鸿章部淮军、左宗棠部楚军联手在山东茌平南镇发起总攻,西捻军善于骑战的优势无法发挥,全军溃败,几乎被团灭 ,张宗禹跳入徒骇河“穿秫凫水,不知所终”(大概率被淹死)。

西捻军的二号人物张禹爵在之前(是年6月)马颊河 、徒骇河之战中中流弹伤重而死。三号人物邱远才原本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将,广西人,功封淮王。后奉命率部北上联合捻军作战。1868年3月在饶阳之战中阵亡(另有一说:8月间西捻军战败后在山东陵县率残部投降清军总兵陈国瑞部)。

捻军是太平军在长江以北的有力同盟,坚持与清军鏖战长达18年,转战皖、鲁、豫、苏、陕、晋、冀等10省区。它直接促成了西北回民大暴动,有力配合了太平天国及北方各地民众起义,给予清廷沉重的打击。